刚搬到这片地方来的时候,有一家超市距离住的地方很近,我经常会去那买东西。在卖场的一楼有个吃饭的地方,有家木桶饭做得很合我这个湖南人的口味,因此我下班后如果回来得早的话偶尔会去那吃饭,或者打包带回去吃。
后来,我搬到了一个距离那个超市比较远的地方,走路大概要20多分钟才能到。尽管如此,有时候我还是有些想念那里的饭菜,于是每逢周末不出门的那天,我都会来回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去那吃饭。每当此时,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
由于是超市里的类似于食堂的大众餐厅,导致它的价格很便宜,几乎是我一般在公司旁边吃饭花销的一半。但我知道这与钱无关。
或许是北京绝大多数餐馆的菜都很难吃,才导致我如此怀念。又或许是有事想出门走走,顺便去那边买点东西,才会频繁涉足。基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使我的日常生活养成了这种“习惯”。
回想起来,这些年也走过不少地方。纵使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去过,但我的足迹也算是横跨大江南北,吃过无数地方的无数食品。每逢同学聚会时,同学们都会精心挑选一个“好”餐厅。但是,它们都没有给我的味觉和回忆上留下过深刻的记忆,即使我能回想起去过的地方,但终究不能想起在那品尝过的味道。
上周末一个同事叫我去他那玩,吃晚饭的时候他说带我去他家旁边的一家米粉店,说他非常喜欢,虽然饭店看上去很脏,价格也不便宜,但是味道真的很不错。我跟他来到一天不知名的小巷,在小巷的末尾有一家没有挂招牌的米粉店,走进一看,是常德牛肉米粉。我当时笑了,湖南人的饭店,能吸引他到如此程度那便不足为奇。只是,他为什么带我来这个地方呢?
我心目中饭店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比较上档次的,包括一些快餐连锁店;第二种是不知名的“路边无名小店”。这样一看,能够唤起我味觉记忆的全都是后者。
评价一个饭店怎么样时,大多都要把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此来衡量是否值得。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因为后者的价格低,导致期望本来就不高,所以味道稍微好点就会“超出预期”,评价很高呢?
昨天有个高中的同学从国外回来,叫了几个在北京的同学出来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他们说我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不像以前那么“健谈”,大概是因为现在身价不一样了。我没有直接回应他们说的话,因为我脑子里回忆的是我以前和其他一些人去无名餐馆吃饭时的经历。
我终究发现了这种产生本质性区别的缘由。
偶尔出来“聚聚”的目标就是“聚会”,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首先要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吃饭,这样能使人赏心悦目并品尝菜系。而和其他一些人去无名餐馆的目标就是吃饭,不需要一些金玉其外的东西。
而餐馆也是一样。无名小店的目的更为纯粹,就是提供一个大家日常吃饭的地方。因此区别就在于是“日常”与否。这是什么意思呢?
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的那家个老地方吃饭,本应找3块,而老板找了4块,我接到钱后老板说了句“喔”,大概是意识到多找了钱。我把1块钱还给她,她又递给了我,说“没关系,拿着吧”。
和别人出去吃饭,如果是对方付款的话,要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第一种是记着以后把钱给他,第二种是直接忽略。至于被我“直接忽略”的人,他们也不会在意,因为这只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一。
(本篇日志使用小米平板编辑并发布。)